圖像粒度儀的基本原理是:光學顯微鏡首先將待測的微小顆粒放大,并成像在CCD攝像機的光敏面上;攝像機將光學圖像轉換成數(shù)字圖片信息,然后傳輸并存儲在計算機系統(tǒng)里。計算機對接收到的數(shù)字化了的顯微圖像信息進行二值化處理,識別顆粒的輪廓。然后按照一定的等效模式,計算各個顆粒的粒徑、圓度等物理參數(shù)。一般而言,一幅圖像(即圖像儀的一個視場)包含幾個到上百個不等的顆粒。圖像粒度儀能自動計算視場內所有的顆粒的粒徑,并統(tǒng)計,形成粒度報告、圓度報告等。當已經測到的顆粒數(shù)不夠多時,可以通過調整顯微鏡的載物臺,換到下一個視場,繼續(xù)測試并累計。
圖像粒度儀的測量原理要求在測試過程中,樣品的濃度以樣品中顆粒之間相互不發(fā)生二次散射為原則,理論上就是要求懸浮液或者空氣中顆粒之間的距離為顆粒直徑的3倍,但是這個要求非常難以掌握,因此在實際的粒度測試中,通過調整遮光比的數(shù)值來盡量顆粒之間不發(fā)生二次散射。遮光比不宜過大(超過50%)或者過小(低于5%),遮光比過大時,顆粒的濃度過高,容易發(fā)生二次散射,測量結果誤差增大;遮光比過低,樣品中顆粒的濃度太低,顆粒數(shù)太少,測試結果的代表性很差,甚至可能導致測試結果是無效的,因此在測試過程中,對遮光比的選取要通過反復試驗,以得到正確的測量結果。
一般來說,對于比較粗的樣品,遮光比可以選擇的比較高,如20~30%,正常情況可以為10~25%;對于超細的樣品,可以適當降低樣品的遮光比,但一般不要超過40%,這些都是實驗得到的經驗數(shù)值,但還需通過反復實驗,找到對應樣品測試時遮光比的數(shù)值。
圖像粒度儀使用方法操作過程介紹:
一、打開儀器的主電源開關,預熱15~20分鐘后,開啟計算機的設備程序。
二、打開泵機和超聲波振動儀開關,檢查儀器設備是否運行正常。
三、根據(jù)樣品的不同性質,設置不同的泵機速度。
四、根據(jù)樣品的需要,確定是否開啟超聲波儀。如需開啟,確定超聲波振動儀的強度。
五、設定測試樣品的光學參數(shù),樣品編號,然后采用二次水測定樣品背景。
六、背景測定后,加入分散好的樣品,控制其濃度在測試范圍內,當分散體系的濃度穩(wěn)定后開始測定。
七、收集數(shù)據(jù)并對數(shù)據(jù)進行必要的處理。
八、測試結束后,將管道和樣品槽中的溶液全部排除,同時用二次水對樣品槽、管道進行清洗,以便下次測量;
九、測試結束后,關閉電源,并將攪拌器用二次水浸泡。